索 引  号:  696785044/2025-00056 主题分类:
发布机构: 世界杯直播-世界杯决赛直播 发文日期: 2025-09-08
标       题: 对省政协十三届三次会议第0889号提案的答复
发文字号: 发布日期: 2025-09-08
主 题  词: 时       效:

对省政协十三届三次会议0889号提案的答复

苏工信2025199

刘博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支持苏州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的提案收悉我厅高度重视,会同省委组织部、省科技厅、省教育厅、人社厅研究协商,现答复如下:

我省积极贯彻落实国家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相关部署,印发了人工智能赋能新型工业化的相关政策,多部门协同发力,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不断探索“人工智能+”场景应用。

一、推动产业技术创新

一是全省以苏南城市带为重点、以南京和苏州为核心的“一带两核”产业布局基本形成,苏州获批国家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和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指导苏州围绕制造领域电子信息方向创建国家人工智能应用中试基地,赋能产业链企业智能升级。二是组织开展人工智能赋能新型工业化攻关项目,推荐人工智能重点企业积极申报国家人工智能各类专项,苏州比格威、苏州维伟思10家单位入选国家人工智能医疗器械创新任务揭榜优胜名单。三是支持苏州开展人工智能领域技术研发,苏州空天信息研究院“基于昇腾底座的多模态遥感大数据智能平台技术研发”等人工智能领域7个项目获2024年度省前沿技术研发计划、省科技重大专项立项支持。联合工信部科技司等司局共同举办了人工智能赋能新型工业化供需对接深度行(苏州站)活动,300多家企业参加。支持思必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牵头组建长三角语言计算创新联合体,深化与杭州老板电器、科沃斯机器人等创新合作,共同推动语言计算领域的技术创新和应用。‌

二、加快创新平台建设

一是支持思必驰成功获批语言计算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开放创新平台,着力突破跨媒体语言计算关键技术,提升智能语言计算服务实体经济水平。支持中科可控获批筹建智能计算新一代人工智能开放创新服务平台,提供人工智能普惠算力。二是开展省重点实验室重组,支持苏州建设江苏省语言计算及应用重点实验室、江苏省智能驾驶技术重点实验室,提升人工智能领域创新策源能力。三是支持苏州大学人工智能研究院、华中科技大学苏州脑空间信息研究院等20余家高校院所和企业设立人工智能领域新型研发机构,开展攻关与科技成果转化,促进产学研深度融合。四是支持苏州建设博士后工作站、博士后流动站、省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围绕人工智能等领域建强博士后载体,集中政策、集聚资源,积极支持苏州科研院所、技术创新中心、高新技术企业等申报设立国家级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工作站。

三、打造人才发展高地

一是深入实施“333工程”等省级人才工程,进一步改革优化相关人才项目,为人工智能等3个重点产业设置专项,不受申报名额限制,放宽对年龄、学历、工作年限等要求,单列评审通道,提高入选比例。新一期“333工程”中,人工智能领域人才申报入选比例超过80%。为强化重点地区和用人单位引才用才主体作用,2024年起赋予南京、苏州2市人才自主评审权,推荐人选经专家负面审核后均予支持。二是加强产业急需人才培养。支持苏州高校、科研院所等设站单位引进、培养博士后青年科技人才。在江苏省卓越博士后计划申报中,注重对苏州人工智能等关键领域博士后青年人才的选拔力度,适当增加“人工智能+”复合型人才入选数量。目前,全省共有36所本科高校开设人工智能专业,苏州大学等高校的4个人工智能专业入选江苏高校品牌专业建设三期工程。推进建设15所省级人工智能学院,其中苏州大学未来科学与工程学院入选。三是进一步推进产业人才评价改革,开展“1650”产业体系“筑峰强链”重点企业下放中高级职称评审工作,指导新授权自主评审的苏州16家企业(含人工智能领域企业)组建相应高级职称评审委员会,制定职称评价标准、组建专家库、制定评审办法、自主评审。四是加强人工智能相关学科建设,持续推进人工智能相关学科高层次人才培养改革与创新。南京大学、东南大学等4所高校的8个人工智能相关学科入选“双一流”建设,12所高校的30个人工智能相关学科入选江苏高校优势学科四期项目,省财政每年给予专项资金支持。

四、拓展场景开放应用

一是支持苏州高水平建设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聚焦工业互联网、工业机器人、装备制造等重点方向,加强机器学习、智能计算等人工智能前沿理论和关键核心技术的研发应用,提升智能化基础设施水平,促进人工智能与制造业深度融合。二是开展加快科技创新引领未来产业发展“5个100”行动,围绕“人工智能+交通”“人工智能+医疗”“人工智能+检测”等领域,择优遴选“基于DFM-2大模型的智慧交通服务平台示范项目”等3个苏州人工智能领域应用场景在全省应用推广。

五、强化新产品新技术推广

一是支持苏州打造国家级算力网络枢纽节点数据中心核心集群加强了通用算力、智能算力与超算算力等多样性算力的优化部署昆山超算中心采用国产海光计算芯片,同时支持超算和智算,完成40余项计算机模拟软件开发。二是育本土大模型企业。江苏企事业单位已完成备案生成式人工智能大模型28款,全国排名第五位。苏州协同创新智能制造科技有限公司开发全省首款通过国家备案的 AI 农业大模型,聚焦于农业领域;苏州思必驰自研语音交互东风大模型,已搭载多款消费型汽车;同程旅行自主研发的“程心 AI” 是旅游行业专属模型,能够深度理解旅游领域的专业知识和用户需求,为用户提供更加精准、个性化的旅行服务。三是推动垂类大模型应用。围绕人工智能大模型构建、训练、调优、推理等关键环节,部署10项省前沿技术研发项目,重点开展大模型轻量化、大模型微调与高效推理、国产AI芯片等关键技术研发,推动大模型在工业互联网、新型电力系统、医疗装备等先进制造业领域落地应用。支持苏州实验室联合思必驰发布化学科学百亿级专业化大模型ChemDFM,助力药学、材料学等学科智能化。

下一步,将认真吸收刘博委员提出的意见建议,聚焦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产业科技创新中心,积极支持苏州高水平建设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早日建成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人工智能+”城市。一是推动产业技术创新方面,重点支持苏州企业、高校、科研院所开展人工智能领域基础研究和前沿技术研发,在省科技计划中设立苏州人工智能专项。支持苏州建设人工智能领域创新联合体,重点突破语言计算、智能驾驶等关键核心技术。推动“AI+生物医药”“AI+先进材料”等交叉领域技术攻关,支持苏州生物医药、先进材料分中心建设。二是加快创新平台建设方面,支持苏州在数字金融等领域争创全国重点实验室,在语言计算及应用等领域创建江苏省重点实验室。布局建设一批省级概念验证中心,提升人工智能科技成果转化效率。高水平建设全国高校区域技术转移转化中心苏州分中心,完善成果转化机制和政策支持。三是打造人工智能人才高地方面,通过“双一流”建设等专项加大对苏州高校人工智能学科支持力度,在新一轮学位授权审核中支持增设人工智能相关博士硕士学位点。支持苏州高校增设智能科学与技术、机器人工程等新兴专业,打造国内一流人工智能专业集群。鼓励苏州“成建制”“组团式”引进人工智能顶尖团队,支持申报国家和省级人才计划。支持苏州等地围绕优势产业,积极试点人才标准化认定、职称自主评价等政策,探索打造特色产业人才集聚区。四是拓展示范场景开放应用方面,支持苏州高水平办好全球人工智能产品应用博览会等品牌活动。积极拓展数字金融、智能驾驶等特色应用场景,营造开放创新生态。推进“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建设,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应用示范城市。五是强化新产品新技术推广方面,支持人工智能新产品在苏州先行先试,通过人工智能创新大赛等活动,促进优秀解决方案推广应用。

      世界杯直播-世界杯决赛直播

          2025年624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