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 引  号:  696785044/2025-00055 主题分类:
发布机构: 世界杯直播-世界杯决赛直播 发文日期: 2025-09-08
标       题: 对省政协十三届三次会议第0083号提案的答复
发文字号: 发布日期: 2025-09-08
主 题  词: 时       效:

对省政协十三届三次会议0083号提案的答复

苏工信2025180

民革江苏省委会:

贵单位提出的关于以新质生产力赋能深海高端装备产业的提案收悉,经与省科技厅、省自然资源厅、省商务厅研究会办,现答复如下:

我省作为全国海洋工程装备大省,近年来取得一系列举世瞩目成绩,建造了一批大国重器、世界首制、中国首制重大装备,一批新型海洋装备、海上大型浮体设计技术全球领先,深海“勇士号”、深海“奋斗者”号全海深载人潜水器创造中国载人深潜新纪录。

一、保持规模质量优势。江苏是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海洋工程装备制造大省,产业体系齐全、产业链条完备,产业规模、发展质量、发展速度居全国前列,海工产品占全国海工市场份额1/3,交付产品涉及海洋油气开发、海洋风电资源开发、海洋渔业资源装备等,基本覆盖从近海到深海的所有种类,自升式钻井平台、半潜式钻井平台、圆筒型钻井储油平台、浮式储油船等海洋工程装备产品实现了系列化、批量化生产。

二、推进产业链条建设。产业链基本涵盖海洋油气、海上风电、特种工程船等海工装备总装制造、海工关键配套以及设计、项目总包等环节,在南通地区已形成浮式生产储卸油装置、超深水平台、天然气装备等高端海工装备以及海洋资源开发装备高端制造基地。特别是在总承包能力方面国内领先,已全面掌握自升式钻井平台自主设计建造技术,具备超深水钻井平台总承包能力,在深海钻井平台、海工辅助船、海上风电安装平台等具有优势,一批新型海洋装备、海上大型浮体设计技术全球领先。

三、加强龙头企业支撑作用。形成央企、民营、外资等共同发展的格局,拥有一批自主设计、建造能力较强的海洋油气资源开发装备总包建造企业。启东中远海工是国内海工装备制造龙头企业,具备从近海到远海的钻井平台、浮式生产装置、风电安装平台等海工装备交付业绩;南通中远海运船务自主研发设计生产了圆筒型超深海钻井储油平台和带自航动力系统的自升式海洋油气资源开发平台等代表性产品,打破了国外在深海海工装备领域的垄断;招商局海门基地产品涵盖海洋油气、海上风电安装平台、半潜船等海工装备制造;南通振华重型装备、启东振华海工等,产品包括钻井平台、风电安装平台、升压站、换流站等;惠生清洁能源是国内唯一的FLNG建造商,已研发成功240万吨、360万吨FLNG。

四、强化关键配套能力。海工装备产业正由“造壳”迈向“造芯”,亚星锚链、振华传动等一批骨干企业推动海工装备关键配套能力进一步增强,桩腿升降系统、锁紧系统、悬臂梁钻台滑移系统、动力定位系统DP2等国内较为先进的配套产品得到了大量应用,钻井模块、泥浆模块、再气化模块、海底观监测系统等一批高技术配套产品不断取得突破,并积极向项目总包等价值链高端领域拓展。

五、推进深海装备产业创新发展。一是加强基础研究与原始创新。以提升原始创新能力为导向,重点围绕全海深压电爬游机器人、全海深载人舱耐压球壳、深海装备材料、海底目标协同探测等领域基础科学问题,组织实施基础研究项目17项,安排省拨经费700万元,努力实现更多“从0到1”的原始创新突破。在国内率先组织实施前沿引领技术基础研究重大项目,攻克了深海载人装备智能控制的多源信息感知融合与智能控制技术等一批变革性技术,引领深海装备产业创新发展。二是加快关键技术攻关与转化应用。聚焦深海勘测、深海作业、深海关键部件与材料等重点领域,支持涉海高校院所和企业实施关键技术攻关项目17项,安排省拨经费3700余万元,加快突破一批制约产业发展的技术和装备瓶颈。中机锻压江苏股份有限公司承担的“深海可视化实时智控液压夯击系统的研发”项目,攻克高度集成的液压动力驱动技术、超高压和高速密封技术等关键核心技术,研制出深海3500m的可视化实时智控液压夯击系统,填补了我国在该领域的空白。支持骨干企业实施“3000m级深海油气管缆探测与巡检装备研发及产业化”等重大成果转化项目6项,安排省拨经费6700万元,产出了载人深潜器、深水自行机器人等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重大装备。润邦卡哥特科工业有限公司承担的“面向深海作业的超大型智能化折臂式起重机研发及产业化”项目,实现了起重能力250t、吊钩下潜深度3000m、最大作业半径达35m的超大型智能化折臂式起重机的自主研发和制造。三是推进重大创新平台建设。支持深海载人装备、船舶安全、水动力学等3家全国重点实验室面向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和高端海工装备发展方向,开展前沿技术研发和关键技术攻关。持续推进太湖实验室建设,指导太湖实验室围绕创建国家实验室目标完善建设方案,持续增强科研设施建设;支持太湖实验室积极参与“SKZ”等重大项目,目前在研科研项目40余项;支持太湖实验室设立连云港中心,开工建造全球首艘7000吨级深远海绿色智能技术试验船。支持建设江苏科技大学海洋装备研究院、南通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海洋科学与技术研究发展中心、南通海洋高等研究院等一批新型研发机构,集聚省内外研发资源,加快大型船型、深远海新能源技术和新质海工装备等关键技术攻关和成果转化。

六、支持海洋产业发展。一是强化规划支持。编制《江苏省海岸带及海洋空间规划(2035年)》,科学划定工矿通信、特殊用海区(含科研用海)等各类用海分区,鼓励产业集聚发展、错位竞争,持续优化海洋产业空间布局。编制《江苏省“十四五”海洋经济发展规划》,提出支持海洋油气勘探开采装备、海上风电装备、海洋生物资源利用装备、海洋电子信息装备等海工装备发展,加强海工装备产业园等载体建设。目前从沿海到沿江已形成一批海工装备产业园,海工装备集聚化、高端化发展初见成效,海工装备产业增加值持续位列全国第一。二是强化基础支持。开展海工装备专项研究,形成专项研究报告,全面总结我省海工装备在产业发展、科技创新、企业带动等方面的优势,剖析存在的问题和发展困境,提出未来的发展对策;持续优化海工装备产业核算机制,构建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基本名录库、直报名录库和重点名录库,建立我省海洋工程装备产品名录,完善海工装备制造重点企业联系制度,持续建立健全海工装备产业统计核算,为行业发展奠定更加坚实的基础。三是强化科技支撑。依托省海洋科技创新专项资金,以高校、企业等为研究主体,面向深海技术装备等公益性实用技术,开展了6项海洋科技创新研究,投入财政资金374万元,其中“绿色智能海上风电安装船关键技术研究”项目构建了绿色智能海上风电安装船技术体系,实现风电安装船绿色智能运行,填补了国内海上风电安装装备领域的技术空白。“浮式海上风电用动态海缆关键技术研发”项目研发了符合工程需求的复合动态海缆及其附件,解决了深远海风电场的电力传输问题,填补了国内产业空白,为深远海风电开发提供了技术保障。

七、深入开展系列贸易促进活动。2024年,支持企业参加新加坡亚太海事展等10场自办展(展中展)以及美国国际海洋石油技术展、德国汉堡海事展等104场境外重点展会。组织企业参加华交会、广交会等境内重点展会,帮助企业用好境内外国际性展会平台促出口促成交。

下一步,我们将聚焦海工装备创新需求,以技术创新为突破口,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助力海工装备向高端化、智能化迈进。一是编制《江苏省“十五五”船舶与海洋工程装备产业发展规划》,系统谋划一批重大工程、重大项目、重大平台,推进深海高端装备产业高质量发展,加快建设世界级高技术船舶与海工装备先进制造业集群。二是鼓励支持我省优势科研力量围绕前沿新材料、深海技术等领域开展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承担一批科技计划项目,推动产出一批原始创新成果。围绕深海勘探、深海作业、深海通信等前沿领域,探索采取“揭榜挂帅”“赛马制”等形式,产学研联合集中攻克一批前沿核心技术,加快实现海洋科技高水平自立自强。三是围绕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和我省海洋产业发展需要,支持太湖实验室加快实施“SKZ”重大项目,积极创建国家实验室。四是开展海工装备产业增加值核算试点等研究支持工作,助力深海装备行业研究向更深领域发展,强化海洋科技支撑,推动更多深海科技成果应用。五是持续开展“江苏优品行全球”系列贸易促进活动,引导支持更多企业利用广交会、华交会等境内国际性展会平台开拓国内外市场,积极争取订单。

再次感谢贵单位对我们工作的理解和支持。

世界杯直播-世界杯决赛直播

                           2025年611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