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 引  号:  696785044/2025-00053 主题分类:
发布机构: 世界杯直播-世界杯决赛直播 发文日期: 2025-09-08
标       题: ​对省政协十三届三次会议第0482号提案的答复
发文字号: 发布日期: 2025-09-08
主 题  词: 时       效:

对省政协十三届三次会议0482号提案的答复

苏工信2025240

严华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推进我省新材料产业集群发展的提案收悉。现答复如下: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新材料产业是战略性、基础性产业,也是高技术竞争的关键领域。”新材料作为新质生产力的重要代表,正在全球范围内赢得越来越多的关注。今年以来,全省新材料产业发展工作按照“1650”产业体系总体部署安排,抓好产业技术创新、传统产业焕新、智改数转网联、服务体系建设等四个核心任务,扎实推动新材料集群大规模设备更新,实现重点产业链技术升级和新材料企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因地制宜培育新质生产力,切实提高发展质效,加快建设国际先进的新材料集群。

一、工作进展情况

(一)强化政策引领,打造产业集群。近年来,省工信厅高度重视发展新材料产业,将其作为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产业科技创新中心和发展新质生产力的主攻方向,一体配置创新资源,推动我省新材料产业整体规模和创新水平保持全国前列。2025年,全省新材料产业总产值预计超过2万亿元,产业规模居全国前列。据不完全测算,江苏省特钢、高温合金、光刻胶、光伏材料、新型显示材料、高性能树脂、膜材料、特种玻璃等产品技术和产量居全国前列,精密铝箔、碳纤维及复合材料、石墨烯、锂电池电解液等产品产量占全国一半以上。全省13个设区市高度重视发展新材料,有50个左右工业园区主导产业涉及新材料,总体呈现出“以苏锡常宁为核心,多地区协同发展”的格局,形成若干个具有核心竞争力和区域特色的产业集群。

(二)加快集聚发展,凸显区域特色。以高新园区、特色产业基地等为主体,打造优势互补、协同有序的产业集群。苏南特钢材料等 3 个产业集群入选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入围数居全国领域第一。南京化工新材料、无锡特钢新材料、苏州纳米新材料、常州新型碳材料已在全国形成品牌影响。出台高新区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行动方案,聚焦前沿新材料等新赛道领域,实施“一园区一产业一赛道”工程。同时,为促进产业集群发展,坚持因地制宜、错位发展,引导各地以专业化、特色化为导向,加强规划布局,打造产业链条完整、配套功能齐全、专业服务健全的新材料产业园区,吸引上下游优势研究机构、企业、人才、资本集聚,形成各环节有序衔接、链式集成、资源高效利用的产业集群。

(三)强化科技支撑,推动产业升级。围绕新材料领域关键环节,引领产业结构向“新”向“智”转型。围绕科技攻关,在省前沿技术研发计划、科技重大专项中专设未来材料、战略新材料等专题,开展新型电子材料、高效膜材料等攻关任务17项,部省联动实施“先进结构与复合材料”重点专项14项,研制战略目标产品,抢占未来产业发展制高点。围绕创新平台,全力服务保障苏州实验室建设,完成工程材料等3家全国重点实验室重组,布局未来膜材料等3家省技术创新中心,有力支撑前沿材料技术突破和成果转化。围绕新兴业态,充分发挥大数据、人工智能赋能增效作用,鼓励发展“AI+新材料”新范式,打造数智工厂,提升新材料研发生产质效。此外,为推动服务体系建设,形成有力支撑,开展《江苏省新材料产业发展条例》立法工作,已列入省政府重点工作,并被省人大列入立法工作计划,目前正积极开展相关调研和草案编制工作。

 (四)培育领军企业,激发主体活力。完善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独角兽、瞪羚等企业梯度培育体系,全省新材料领域高新技术企业已突破1万家,涌现了一批代表企业和产品,美特林科开发的第四代单晶高温合金质量达世界先进。支持骨干企业牵头组建生物基材料等6家创新联合体,带动产业链上下游融通创新。推广“苏科贷”等科技金融产品,连续12年在“创业江苏”科技创业大赛中设置新材料赛道,助力企业融资发展、做大做强。为进一步培育壮大创新企业,完善覆盖科技企业初创、成长、发展等不同阶段的政策体系,建立投早、投小、投长期、投硬科技的科技金融支持措施,盘活用好“苏科贷”等各类科技金融产品,鼓励企业并购重组,做大做强。支持企业作为研发投入主体、项目承担主体和成果转化主体主导产学研融通创新,组建创新联合体,培育具有独门绝技、拳头产品的标杆企业,壮大新材料产业规模,抢占市场话语权。

二、下一步工作计划

(一)持续促进产业集聚发展。在现有基础上,进一步优化产业园区规划布局,完善园区基础设施和配套服务,提升园区对创新资源的吸引力和承载力。加强产业链上下游企业之间的合作,形成完整的产业链,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形成全省新材料产业一盘棋发展格局。按照产业先行理念,鼓励支持新材料集群重点承载地区、下游产业促进机构、高校院所、“筑峰强链”龙头企业,分别聚焦做强本地特色材料产业、破解下游行业短板材料瓶颈等难题,实现链式化和规模化发展。

(二)不断强化科技创新赋能。省工信厅准备依托相关的支撑机构,系统地开展1650产业体系短板材料清单的梳理,引导材料企业与下游应用企业协同攻关,推动凝练一批技术攻关项目。聚焦前沿新材料研究方向,组织产学研协同攻关,加快突破技术瓶颈,打造高附加值目标产品,推动产品在多领域高端应用,引领产业迈向高端。高水平建设各类创新平台,吸引集聚高端人才,为产业发展提供强大智力支持。深化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在新材料领域的应用,推动产业智能化改造、数字化转型,催生未来材料新业态。

(三)加大创新企业培育力度。加强政策引导,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进一步优化科技金融服务,为企业创新发展提供多元化、全链条的金融支持。加强产学研合作,促进创新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培育更多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创新型企业。持续跟进我省“筑峰强链”重点企业参与的工信部第二批生物医用材料创新任务揭榜挂帅工作,揭榜优胜单位将可通过快速审评通道,加快相关医疗器械产品上市进程。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深入推进“智改数转网联”相关工作部署,坚持新材料智能化发展,在开展调研工作的基础上,编制实施碳纤维、纳米金属、水泥制品、钢结构等细分领域行业实施指南,并开展指南发布、政策宣贯和供需对接活动,推动材料企业提升智能化生产和管理水平。

(四)持续开展专题对接活动。新材料产业发展要有协同理念。不仅关注材料企业作为供给端“有什么材料”,也要关注材料下游的其他产业作为需求端“要什么材料”。聚焦做强本地特色材料产业、破解当地主导产业短板材料瓶颈、推广材料工艺新技术、推动人工智能应用、完善龙头企业供应链体系等专题,组织供需双方开展“小切口、大协作、精准化”的“制造强省材料先行”专业对接活动。

感谢您对我省新材料产业发展的关心和支持,我们将认真吸纳您的意见建议,不断完善工作措施,推动我省新材料产业集群高质量发展,为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产业科技创新中心和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先进制造业基地作出更大贡献。

                    世界杯直播-世界杯决赛直播

                      2025年6月30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