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标 题: 对省政协十三届三次会议第0199号提案的答复 | |||
|
|||
|
对省政协十三届三次会议第0199号提案的答复
苏工信提字〔2025〕231号
民盟江苏省委会:
贵单位提出的关于推进化工行业本质安全技术成果转化的提案收悉,现答复如下:
化工生产过程通常会涉及多种危险化学品,具有易燃易爆、有毒有害、高温高压、危险源集中等特点,一旦发生安全事故,将给人民生命健康、生态环境、社会稳定等带来严重损害。推动化工行业提升本质安全水平,不仅能帮助企业从源头上防范安全隐患,更有助于推动行业实现可持续发展。近年来,我省深入开展安全生产科技重大技术难题攻关、成果转化和推广应用,为促进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好转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一是推广应用先进适用技术。大力推广安全生产先进适用技术,推进高危行业领域安全技术革新与设备升级改造。2020年以来,省应急厅通过政策支持、资金奖补、宣传引导等多种方式,推动全省17家硝化企业26套装置完成微通道、微反应器、管式反应器、连续釜式等连续流技术改造,大幅度降低硝化装置危险物料的在线量,进一步压降硝化工艺风险。江苏长青农化南通公司由釜式间歇工艺改为微通道连续工艺后,原需要3台10000L硝化釜,现在只要2台1.3L的微通道反应器就能达到原设计产能,本质安全显著提升的同时,产品质量稳定,产能、物耗、能耗等均达到预期目标。
二是加强科技支撑平台建设。持续加强已建安全生产领域重点实验室建设,充分发挥依托南京工业大学建设的“江苏省危险化学品本质安全与控制技术重点实验室”的带动和辐射作用,不断提升实验室的科研能力和水平。建立江苏省化工本质安全研究院,整合政产学研用资源,针对当前突出、典型的化工过程重大事故风险防控现实需求,强化科技供给,助力提升我省化工本质安全水平。
三是实施老旧装置更新改造。2023年以来,全省深入实施化工(危险化学品)企业老旧装置更新改造三年行动方案,以存量老旧装置专项更新改造为突破口,大力推广运用新技术、新设备、新工艺,切实淘汰退出一批风险高、自动化程度低、低端低效的老旧装置,推动化工(危险化学品)企业本质安全、本质环保水平有效提升,有力保障全省化工行业安全绿色高质量发展。累计安排4亿元补助资金支持老旧装置更新改造工作。截止目前,全省第一轮摸排出的289套老旧装置基本完成改造,2024年新排查老旧装置430套已完成更新改造50%以上。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必须依靠科技创新提升安全生产水平。目前,全省化工行业安全生产形势依然严峻复杂。下一步,我们将会同有关部门围绕新时期、新发展阶段行业面临的安全问题,不断强化化工本质安全技术创新支撑,筑牢行业高质量发展的安全基石。
一是持续推进产业焕新。聚焦“产品高端化、装备智能化、工艺现代化、效能绿色化、生产数字化”发展方向,实施产业焕新工程。以生产设备、关键工序和业务环节为重点,支持和引导企业开展生产设备和流程的智能化改造,加快智能装备和软件更新替代。持续深入推进化工(危险化学品)老旧装置更新改造,坚决淘汰超期服役的高风险化工设备和设施,有效提升行业本质安全水平。
二是降低高危工艺风险。着眼于将风险控制重点转移到源头前端,全面推动先进技术研究,推进高危工艺安全改造不断降低固有安全风险。逐企了解硝化企业反应工艺、可改造方向、改造技术难点和可应用最新技术,指导制定改造计划和时间表,全省2027年基本完成改造。引导重氮化、氯化、烷基化等其他高危工艺企业在连续流技术运用方面积极探索,通过安全科技支撑和成果转化应用,源头压降安全风险。
三是发挥平台作用。指导省化工本质安全研究院立足行业管理、高校科研和企业需求“三位一体”,坚持问题导向、需求牵引和战略引领,聚焦影响化工本质安全的关键问题,加快科技研发,促进成果转化。有效整合政产学研用各方面资源,提升我省化工本质安全水平,健全新技术新产品推广应用机制,积极鼓励企业、科研机构加快安全生产科技的成果转化及应用,以科技创新赋能安全发展。
四是协同创新攻关。瞄准行业“卡脖子”技术,鼓励企业和科研院所协同攻关本质安全技术。围绕改造传统化工危险工艺,研发智能化集成技术与装备,减少装置内的危化品存量和能量密度,有效提升化工企业安全生产水平。加强产教研融合,发挥政策、资源和创新项目的导向和杠杆作用,促进本质安全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为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向好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江苏省工业和信息化厅
2025年6月3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