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 引  号:  696785044/2025-00050 主题分类:
发布机构: 世界杯直播-世界杯决赛直播 发文日期: 2025-09-08
标       题: 对省政协十三届三次会议第0819号提案的答复
发文字号: 发布日期: 2025-09-08
主 题  词: 时       效:

对省政协十三届三次会议0819号提案的答复

苏工信2025200

黄永峰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推动江苏省人工智能发展与应用的提案收悉我厅高度重视,会同省科技厅、省教育厅、省数据局研究协商,现答复如下:

我省积极贯彻落实国家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相关部署人工智能产业链作为“1650”产业体系的重点产业链加以培育,全面推进技术创新、产业发展、应用推广等各项工作,全省人工智能产业呈现蓬勃发展之势。2024年我省人工智能相关产业规模约4000亿元,同比增长10%左右,构建了应用牵引、跨界融合、开放共享的新一代人工智能产业体系,人工智能发展水平位居全国第一梯队。

一、要素支撑保障水平提升

一是数字基础不断完善全面推进5G、千兆光网、数据中心等建设,13个设区市全部建成千兆城市,建成首批7个“万兆园区”。南京智能计算中心获批建设国家首批新一代人工智能公共算力开放创新平台,中科可控信息产业有限公司、盐城超算中心获批筹建,江北新区鲲鹏·昇腾人工智能计算中心建设省科技公共服务平台。截至2024年底,全省累计建设5G基站29.4万座,较2021年末增长124%;部署10G PON端口181.5万个;全省总算力规模达33EFLOPS,智能算力达到19EFLOPS。二是数据供给不断优化参与制定《关于加快释放数据要素价值培育壮大数据产业的意见》,夯实数据资源供给能力。探索建设苏州工业数据资产登记平台苏州节点,目前已累计登记企业超700家。推进企业开展DCMM贯标评估,累计贯标企业超350家。三是人才队伍不断建设。支持南大、东大等优势高校建设计算机软件新技术、网络群体智能等6家全国重点实验室和省重点实验室。推进15个省级人工智能学院建设,促进数学、脑科学、计算科学和统计学等学科专业交叉融合发展。在人工智能相关领域,立项建设32个省产教融合型品牌专业、22个省级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2.0专业,培养人工智能相关交叉领域人才,加快技术成果转化和应用推广。

二、智能应用场景加速推广

一是打造典型场景。组织实施“人工智能+”行动,在智能制造、智慧医疗、智慧教育等领域,累计培育优秀人工智能融合创新产品和应用解决方案367个,形成了一批具有示范引领作用的典型应用场景。梳理工业场景相关案例150个,12个项目入选国家人工智能赋能新型工业化典型应用案例,总量位居全国前列,融合赋能持续深化。二是组织推广应用。在高端装备领域,围绕高端装备、高技术船舶与海工装备等集群企业,举办AI赋能船舶海工产业生态发展专题会等活动,服务企业超400家。在软件产品领域,可视化分析软件、数据库软件、工业云平台等多类软件纳入首版次软件示范应用,举办“AI赋能·智创新程”软件产业融合发展大会暨软件产业供需对接活动等,推进软件产品智能化。在消费终端领域,举办智能药学产教融合创新发展大会、人工智能赋能集成电路与ICT产业发展大会、医疗器械产业链智改数转网联专场活动等,加速大模型在各领域渗透应用。

三、人工智能产业提速发展

一是产业创新活跃。3家单位入选未来产业人工智能方向创新任务揭榜挂帅名单,10家单位入选国家人工智能医疗器械创新任务揭榜优胜名单推进中国科学院工业人工智能研究院建设,探索组建创新联合体,建设具身智能开源社区,打造国家具身智能操作系统基座,提升产业创新能力。聚焦“AI for Science”,立项算法、深度学习等90余项基础研究重点项目,支持人工智能驱动科技创新。组织成立江苏省人工智能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发布《2024年江苏省人工智能产业链标准体系建设指南》。举办新兴数字产业集群企业技术创新专场活动,参加企业超150家。二是企业成长迅速。实施“筑峰强链”企业培育计划,建立“筑峰强链”重点企业直达服务体系。实施“筑峰强链”企业培育计划,遴选了86家“筑峰强链”企业,其中上市企业20家、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37家,覆盖了基础层、技术层、应用层全产业链,建立了政策直通、项目直报、资金直达的服务体系。28家企业大模型产品通过中央网信办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备案,涉及消费、教育、文旅、物流等多个行业领域三是产业布局优化苏南城市带为重点、南京和苏州为核心的“一带两核”产业布局基本形成。南京、苏州成功创建国家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无锡争创国家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扬州、连云港大规模智算集群加快建设,数据标注产业集聚效应初显。四是产业生态繁荣。加强骨干企业、行业组织、科研院所等优质资源整合,联合工信部相关司局在南京、苏州、无锡举办人工智能赋能新型工业化供需对接深度行活动,超300家企业参加。指导省企业信息化协会筹备组建工业人工智能专委会。指导举办江苏人工智能大会、全球校园人工智能算法精英大赛全国总决赛等,形成产业发展良好氛围。

四、协同保障能力持续增强

一是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人工智能赋能新型工业化决策部署,加快推进江苏人工智能赋能新型工业化,促进人工智能与制造业深度融合,构建以先进制造业为支撑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加快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二是建设省数据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和人工智能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构建人工智能标准体系。三是综合运用“揭榜挂帅”、定向委托等攻关机制,支持企业实施国家级、省级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任务,鼓励龙头骨干企业联合高校院所等组建创新联合体,协同实施一批前沿技术研发项目。四是建设人工智能领域概念验证中心,加快人工智能技术熟化、原型制造和可靠性验证。五是鼓励大模型企业申报各类专项资金,面对重点行业建设人工智能场景应用实验室,对取得重大技术突破形成产业化成果的实验室建设单位给予支持。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认真吸收您提出的意见建议,聚焦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产业科技创新中心,把人工智能作为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的重要引擎。

一是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加快中科工业人工智能研究院等重大创新平台建设,构建工业人工智能基础共性技术底座。推动智算中心、超算中心等算力基础设施建设和开放共享。支持行业龙头企业建设高质量数据集,引培数据标注领军企业。建设全省一体化算力调度平台,对使用平台算力单位给予补贴。

二是领域应用融合方面,面向研发设计、生产制造等关键环节制定智能装备升级清单。组织“1650”产业集群工业大模型攻关,每年实施赋能新型工业化项目。推动高端装备、航空航天企业提升装备感知控制能力。推进工业软件核心框架重构,发展智能家居等消费终端产品。

三是产业生态体系方面,举办江苏人工智能大会,开展供需对接“环省行”活动。推动建设国家人工智能制造应用基地和创新应用先导区。支持南京、苏州等地打造特色创新产业,开展省级未来产业试点。

四是协同保障措施方面,全面落实《人工智能赋能教育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推进本硕贯通培养和“人工智能+”联合学士学位项目。加强大数据智能、类脑智能计算等基础理论研究,助力人工智能产业高质量发展。

      世界杯直播-世界杯决赛直播

          2025年624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