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标 题: 对省政协十三届三次会议第0314号提案的答复 | |||
|
|||
|
对省政协十三届三次会议第0314号提案的答复
苏工信提字〔2025〕182号
胡长明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链主牵头、需求牵引、补链强链、营造生态推进我省工业软件快速发展的提案收悉,现答复如下:
软件是信息技术之魂、网络安全之盾、经济转型之擎、数字社会之基。工业软件作为软件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动智能制造高质量发展的核心要素,是工业化和信息化融合的重要支撑,是推进工业化进程的重要手段。加快工业软件自主创新发展对于全省统筹发展和安全,深入推进新型工业化,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产业科技创新中心和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先进制造业基地,建设制造强省、网络强省、数实融合强省具有重要意义。
一、有关工作开展情况
近年来,全省软件和信息服务业认真落实国家软件发展战略和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按照“1650”产业体系建设要求,着力提升关键软件供给能力,推动工业软件自主创新,积极开展供需对接,不断优化发展环境,聚焦重点补齐短板、突出优势锻造长板,努力提升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水平。2024年,全省软件产业规模达到1.56万亿元,同比增长8.7%,位居全国第三位,其中工业软件产业链收入3546亿元,同比增长8.8%。
(一)强化政策保障,打造政策法规高地
一是制定《关于加快工业软件自主创新的若干政策措施》。从增强工业软件创新能力、强化应用牵引发展效能、梯度培育优质软件企业、提供优质人才资源支撑等6大方面提出19项针对性支持举措,采取超常力度、系统性举措,推动我省打造工业软件创新发展高地。二是推动《江苏省软件产业促进条例》修订出台。2025年1月14日,《江苏省软件产业促进条例》经省十四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三次会议修订通过,于5月1日起施行。条例从促进自主创新、布局协同发展、保护知识产权、强化人才支撑、提供服务保障等方面作出规定,明确围绕工业软件产业链强化核心技术能力、培育骨干企业、集聚产业人才,为今后一段时期工业软件产业链自主可控、高质量发展夯实法律法规基础。三是推进重点研发载体建设。出台《江苏省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工作指南(2025年版)》,加快推进省级制造业创新中心培育。按年度组织开展省级企业技术中心认定,促进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提升。2024年,全省新增7家国家企业技术中心、740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累计建成3家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11家省级制造业创新中心,位居全国第一方阵。
(二)强化链主引领,建设工业软件创新体系
一是持续大力支持关键技术攻关。开展年度软件类关键核心技术征集,近3年优选工业软件类重点储备项目超50项,向工信部推荐28项关键软件领域重点攻关任务。二是加快推进工业操作系统转型升级。征集全省工业操作系统重点产品113项,推荐自主创新工业操作系统系统重点研发和应用项目62项,推荐“两重”项目33项。三是加强专项资金支持力度。近年来,省专项资金扶持工业软件关键技术攻关项目10余项,扶持资金超亿元。2024年度江苏省制造强省建设专项资金项目中设立工业软件推广项目,支持各设区市依托工业互联网平台等服务平台,以价格补贴、集中采购等方式,推广一批优质通用、小快轻准的工业软件,低价或免费向中小微企业开放,降低中小微工业企业智改数转网联成本;国睿信维攻关项目获制造强省专项资金扶持;3项产品入围2024年首版次软件示范应用项目。四是推动各类工业软件创新平台建设。推动省软件检测中心在南京牵头建设工业软件集成验证中心,针对工业软件研发设计、生产制造、经营管理、运行维护各环节,面向通信、能源、冶金、石化、轨交等行业领域典型场景,为全省提供全流程、全要素工业软件集成验证服务。依托工业软件产业链链主企业,指导翼辉信息、国睿信维成立南京工业软件应用创新中心,重点聚焦民生领域的城市基础设施和工业领域的重要应用场景,推动自主工业操作系统与新一代信息技术的融合创新和产业化应用;指导无锡中船奥蓝托牵头建设船舶工业软件创新中心,苏州浩辰软件、汇川牵头建设高端装备工业软件创新中心。
(三)强化需求牵引,搭建产业链供需对接平台
为消除制造业企业对于工业软件“不敢用、不愿用”的疑虑,帮助工业软件企业拓展先进制造业集群市场,持续组织省内工业软件企业赴制造业领军企业开展“领军企业软实力提升行动”。2025年在省内各地举办10场工业软件供需对接会,约2000人次参与,发布146项工业软件需求,提供322个工业软件产品及解决方案,促成10项供需合作。召开2024第四届工控大会、2024 中国(南京)软件产业博览会等重大产业交流展示活动,大力推介我省骨干软件企业产品与解决方案。举办2024护航江苏企业出海“一带一路”专题研讨会,吸引线上线下近1000家国内企业参与。在卡塔尔、阿联酋支持举办2场江苏省数字产业创新合作对接会,支持34家企业拓展中东市场。
(四)强化软件名城名园建设,推动财政金融联动支持
一是加大对软件名城名园支持力度。2024年,省财政安排制造强省建设专项资金1.1亿元,对2023年通过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国软件名城”评估的3个城市,每个城市给予2000万元一次性奖励;对通过2024年“江苏省软件名园”评估的5个软件园区,每个园区给予1000万元一次性奖励。省级财政奖励资金作为促进地方软件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补充资金,可与市级、区级财政专项资金叠加使用,主要用于打造江苏软件名企、名品、名牌、名人、名展和名赛。二是发挥省战略性新兴产业母基金作用。围绕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我省已设立总规模500亿元的省战略性新兴产业母基金,投资领域可涵盖包括工业软件在内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截至目前,省战略性新兴产业母基金已完成两批36只、总规模914亿元的产业专项基金的设立决策,其中,重点聚焦软件和信息服务领域的产业专项基金1只、认缴规模60亿元。三是鼓励金融机构创设专属信贷产品。为引导银行加大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中小企业的信贷投入,2023年,省财政厅会同省知识产权局出台“苏知贷”政策。“苏知贷”由企业提供注册商标专用权、专利权、著作权、地理标志等知识产权质押,并由省普惠金融发展风险补偿基金提供最高80%的贷款风险补偿支持,激励银行建立敢贷、愿贷、能贷、会贷长效机制。截至2025年3月末,“苏知贷”累计投放规模188.12亿元,惠及2730家(次)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中小企业。
(五)强化名企名品培育,推进服务体系建设
一是落实软件税收扶持政策。2024年会同省发改委推荐32家软件企业列入国家重点软件企业清单,全年软件产品增值税退税超过60亿元,软件企业享受企业所得税优惠19亿元。二是培育工业软件名企。按照“1650”产业体系建设部署,积极建立全省工业软件产业链“5+20+100”重点企业库,梯度培育省内工业软件企业。三是培育工业软件名品。为更大力度支持自主创新产品研发应用,印发《关于加快首台(套)装备首批次新材料和首版次软件研发应用的政策举措》,定期开展产品认定、发布产品目录,鼓励国有企业率先应用、推动纳入政府采购支持范围,2024年度面向全省新征集推广重点领域首版次软件产品88项(有效期内145项、累计309项)、优秀工业软件产品和解决方案60项(累计234项)。
(六)强化生态建设,优化产业全要素保障
一是产教融合,多层次强化人才引培。推荐南京翼辉与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苏州同元软控与苏州大学共建了2所工业软件和嵌入式软件方向首批国家特色化示范性软件学院。为聚焦急需紧缺领域,引导高校优化学科专业布局,联合省教育厅制定《江苏高校专业特色学院建设方案》,印发《关于开展省级工业软件学院建设工作的通知》,在品牌专业建设工程、招生计划、教研改革、科技创新和课程教材等方面予以优先推荐和立项支持。首批南京大学、东南大学等15所高校入选。二是提升产融精准对接实效。建立关键软件基金俱乐部,与招商银行、毅达投资、南京创投等优质金融投资机构联合举办软件强链“融易行”“投贷联动江苏行”等系列产融对接活动,为工业软件企业发展壮大提供多途径金融支持。
二、下一步工作举措
在下一步工作中,我们将聚焦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赋予江苏“经济大省要挑大梁”的重大使命,要求江苏“打头阵、勇争先、走在前、作示范”的重大任务,全面实施国家软件发展战略。主要做好以下工作:
(一)着力推动有关政策法规落地落细落实
围绕修订的《江苏省软件产业促进条例》以及《关于加快工业软件自主创新的若干政策措施》等要求,协调推动各级相关部门共同落实,争取关键软件供给能力得到新提升,国产软件应用领域得到新拓展,财税、金融、人才、知识产权服务和产业发展环境得到新优化,工业软件各项工作再上新台阶。
(二)更大力度推动工业软件强链补链延链
一是持续开展“领军企业软实力提升行动”。 分行业组织制造企业和工业软件企业围绕“智改数转网联”行业级解决方案进行精准对接,促进双方的沟通与合作。二是加强工业软件资金扶持力度。面向“1650”产业体系,紧紧围绕“智改数转网联”需求,探索开展分制造链工业软件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征集,布局至少3个细分制造行业链条的工业软件攻关路线图,积极建设产业基础共性技术平台、工业软件应用创新中心、集成验证中心,储备20项工业软件方向攻关项目,支持50项以上自主工业软件研发应用。三是强化制造业需求牵引。抢抓“两新两重”政策机遇,支持产线集成企业、装备企业与工业软件企业协同提供全链式、系统性解决方案。
(三)持续做优江苏软件品牌工作和服务
持续推进工业软件集成验证中心、工业软件应用创新中心等创新平台建设。加大首版次软件应用推广力度,针对重点推广的首版次软件探索实施免申直达奖励政策,深化应用推广成效。做好清单管理的软件企业审查推荐工作和享受所得税优惠的软件企业名单核查工作。持续强化产才、产教、产融精准对接,引导社会资本投入向基础软件、工业软件等关键领域倾斜。综合运用股权、债券、贷款、保险等多种方式,优化“苏知贷”,支持扩大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内部评估试点,引导金融机构积极开展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充分发挥省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资基金作用,为创新链和产业链深度融合发展提供全链条全生命周期、多元化接力式金融服务,为我省工业软件等科技型产业发展营造良好金融服务环境。强化“筑峰强链”重点企业库建设,为链主企业、骨干企业和重点企业提供分类分策的精准支持与服务。
世界杯直播-世界杯决赛直播
2025年6月1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