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标 题: 对省政协十三届三次会议第0327号提案的答复 | |||
|
|||
|
对省政协十三届三次会议第0327号提案的答复
苏工信提字〔2025〕208号
刘茂通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加快推动人工智能(AI)创新应用的提案收悉。我厅高度重视,会同省科技厅、省数据局等单位研究协商,现答复如下:
我省积极贯彻落实国家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相关部署,印发了人工智能赋能新型工业化的相关政策和《江苏省深化制造业智能化改造数字化转型网络化联接三年行动计划》《加快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关于加快释放数据要素价值培育壮大数据产业的意见》等文件,多部门协同发力,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不断探索“人工智能+”场景应用。
一、多措并举推进产业创新
一是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方面,组织实施钢铁行业大模型战略攻关项目,3家单位入选未来产业人工智能方向创新任务揭榜挂帅名单,10家单位入选国家人工智能医疗器械创新任务揭榜优胜名单。十四五以来累计实施各类人工智能领域科技攻关项目200余项,取得智能传感器与芯片、智能语音、机器视觉等一批关键核心技术突破。聚焦“AI for Science”,立项支持算法、深度学习等90余项基础研究重点项目。二是科技创新平台建设方面,启动建设中科工业人工智能研究院,支持南大、东大等优势高校建设6家全国重点实验室和省重点实验室。三是人才引进和培育方面,支持南京、无锡等地引进图灵奖得主姚期智院士、中国工程院丁荣军院士等国际顶尖人才团队共建新型研发机构。组织开展省级人工智能学院建设,培养人工智能相关交叉领域人才,加快技术成果转化和应用推广。
二、人工智能赋能产业升级
一是研究制定我省“人工智能+”行动计划,推动人工智能赋能千行百业、进入千家万户。在智能制造、智慧医疗、智慧教育等领域,累计培育优秀人工智能融合创新产品和应用解决方案367个,形成了一批具有示范引领作用的典型应用场景。梳理工业场景相关案例150个,12个项目入选国家人工智能赋能新型工业化典型应用案例,总量位居全国前列。深入开展科技创新引领未来产业发展“5个100”行动,首批择优遴选“基于DFM-2大模型的智慧交通服务平台示范项目”等20个具有代表性的人工智能融合应用场景进行重点推广示范。二是全力支持苏州建设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建立常态化应用场景清单发布机制,面向社会公开征集解决方案,有效促进人工智能技术在千行百业的深度融合应用。三是重点培育标杆企业应用案例,如天准科技、华兴源创和博众精工等高新技术企业以机器视觉技术为核心,为智能制造提供视觉测量检测和视觉制程设备;魔门塔创新采用智能驾驶“一段式端到端”大模型方案,将感知、预测决策与规划任务深度融合,大幅提升自动驾驶系统的运行效率和复杂场景应对能力。
三、提升服务支撑保障能力
一是充分发挥立法引领作用,在已修订的《江苏省软件产业促进条例》和新通过的《江苏省数据条例》基础上,加快推进人工智能领域地方立法工作,为技术研发、成果转化和应用落地提供制度保障。二是创新金融支持方式,加大“苏科贷”“苏知贷”“苏创融”“专精特新贷”“人才贷”等金融产品对人工智能企业的支持力度,在“双创计划”“333工程”等人才项目中单列人工智能专项。三是繁荣产业发展生态,加强骨干企业、行业组织、科研院所等优质资源整合,在南京、苏州、无锡举办人工智能赋能新型工业化供需对接深度行活动,超300家企业参加。围绕纺织、钢铁、生物医药等行业领域,举办人工智能赋能行业专场对接活动,服务企业超400家。指导举办江苏人工智能大会、全球校园人工智能算法精英大赛全国总决赛等,形成产业发展良好氛围。
四、健全完善标准化体系
一是加快构建标准体系,编制出台《2024年江苏省人工智能产业链标准体系建设指南》,重点推动4项新兴数字产业领域地方标准立项。二是健全组织机构,新成立江苏省人工智能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整合高层次智库、专业机构及高端人才资源,组建省人工智能战略咨询专家委员会和发展协会。三是完善政策框架,构建人工智能发展“1+N”政策体系,制定算力、大模型、智能终端、高质量数据集等专项实施方案。
五、强化数字基础设施建设
一是夯实算力基础,南京智能计算中心成功获批建设国家首批新一代人工智能公共算力开放创新平台,另有2家获批筹建,支持思必驰建设语言计算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开放创新平台。二是完善服务平台,布局建设江苏省智能计算应用服务平台、江苏省大数据人工智能公共服务平台,支持中科南京信息高铁研究院建设信息高铁综合试验基础设施。三是优化资源配置,引导智算中心集群化发展,建设全省一体化算力调度平台,推动公共算力和市场算力资源高效整合,重点为科研、医疗、教育、能源、交通等领域提供算力赋能。四是深化区域协同,支持南京、苏州结合本地产业优势,制定国家人工智能制造应用基地建设方案,积极争创国家级产业载体。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认真吸收您提出的意见建议,聚焦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产业科技创新中心,把人工智能作为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的重要引擎。
一是持续强化核心技术攻关与创新生态培育,在省科技重大专项和前沿技术研发计划中重点支持人工智能领域,加快突破通用人工智能关键技术,设置“AI for Science”专题支持科技创新。全力推进中科工业人工智能研究院建设,攻克工业人工智能基础共性技术,加快智算平台和具身智能开源社区建设。充分发挥南京智能计算中心等国家级平台作用,加大普惠算力供给力度。
二是深入实施“5个100”行动,重点培育“人工智能+制造”“人工智能+检测”“人工智能+物流”等20个示范项目,制定一批智能装备、工业软件和基础设施改造升级清单。在视觉检测、智能运维、参数优化、能源管控等典型场景推广工业专用小模型和成熟应用解决方案,争创国家人工智能赋能新型工业化行业应用典型案例。支持苏州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建设,常态化发布应用场景清单并公开征集解决方案,打造“人工智能+低空经济”等特色应用场景。
三是研究制定人工智能创新激励与风险监管平衡机制,探索数据共享与保护隐私的平衡。加快编制人工智能产业链标准体系,重点制定工业大模型、智能终端、高质量数据集等领域标准,推动新兴数字产业领域地方标准立项。推进《江苏省数据条例》落地实施,为人工智能发展提供制度保障,适时启动人工智能领域地方立法工作。
四是组建“1650”产业集群人工智能创新联合体,支持产业链上下游加强合作,突破研发设计、生产制造、运营管理等环节工业生成决策大模型。建立人工智能企业梯度培育机制,动态更新“筑峰强链”重点企业库,将人工智能骨干企业纳入全省“智改数转网联”服务商资源池。举办江苏人工智能大会等品牌活动,组织人工智能赋能新型工业化专家团开展供需对接“环省行”系列活动,搭建产学研对接平台。
五是推进全国一体化算力网建设,优化全省智能算力资源配置,建设全省一体化算力调度平台。支持南京、苏州结合本地优势产业建设国家人工智能制造应用基地、国家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提升工业数据集、研发工具链、测试评估等公共服务能力,支持各相关产业公共服务平台或创新中心提升人工智能应用综合服务能力,完善产业支撑体系。
世界杯直播-世界杯决赛直播
2025年6月2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