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 引  号:  696785044/2025-00082 主题分类:
发布机构: 世界杯直播-世界杯决赛直播 发文日期: 2025-09-15
标       题: 对省十四届人大三次会议第1243号建议的答复
发文字号: 发布日期: 2025-09-15
主 题  词: 时       效:

对省十四届人大三次会议

1243号建议的答复

苏工信202575

夏汉关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加大对江苏先进制造业和未来产业支持力度的建议收悉,现答复如下: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制造业发展,对江苏建设制造强省寄予厚望,要求把坚守实体经济、加快构建以先进制造业为骨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作为强省之要,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使江苏成为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阵地。先进制造业既包括新兴产业、未来产业等先进产业,也包括运用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的传统产业,都是新质生产力的重要组成部分,都是我们汇聚各项政策资源聚焦支持的重点。您提出的建议,观点鲜明,针对性强,精准切中当前制造强省建设中的要点,对于如何提升我省先进制造业竞争力有很强的指导作用。

我们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推进高质量发展、新型工业化等系列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坚持以产业科技创新为引领,持续加快“1650”产业体系建设,深入实施制造强省“八大行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不断取得新进展新成效。提请省委省政府出台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实施方案、印发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意见等政策文件,省政府召开制造强省建设领导小组会议,与工信部签订加快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产业科技创新中心战略合作协议,成功举办2024世界智能制造大会等重大活动,制造强省建设迈上新台阶。制造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保持基本稳定、全国最高,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指数89.0、连续四年保持全国第一,两化融合发展水平69.2、连续十年保持全国第一。

一是创新载体建设不断加强。聚焦船舶工业软件、新能源商用车等重点领域组建省级制造业创新中心培育库,创建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140家,省级以上制造业创新中心14家(含3家国家级),国家技术创新示范企业57家,均居全国前列。全力服务保障苏州实验室建设,中国科学院工业人工智能研究院成功落地江苏,以“人工智能+先进制造”赋能新型工业化,紫金山实验室加快实施国家6G重大科技项目,建立业界首个6G综合实验室。

二是高端人才集聚保持领先。组建工信人才专班,组织实施工信领域国家重大人才工程,三项国家人才计划入选数全国领先,支持龙头企业牵头组建人才公关联合体,产业领域纳入支持名单数量占全省三分之二。

三是协同创新项目加速突破。聚焦“1650”产业体系急需突破的重点领域和“卡脖子”环节,建立产业链短板技术清单,支持龙头骨干企业牵头整合产业链上下游创新资源开展协同攻关,省制造强省建设专项资金2024年安排5.3亿元支持101个协同攻关项目,带动企业新增研发投入41.6亿元。

四是工业领域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全面展开。印发首台(套)装备匹配设备更新需求参考清单,分行业发布企业设备更新需求、项目融资需求和设备供给等三张清单,省市联动、分行业精准开展供需对接、银企对接等活动101场。省级层面对制造业企业购置设备的贷款给予1个百分点贴息,撬动金融机构向全省制造业实际放款380亿元。加力扩围实施“两新”政策,指导各地做好项目储备,引导企业加快改造升级,推动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

五是人工智能赋能新型工业化全面启动。提请省政府出台人工智能赋能新型工业化行动方案,组织开展人工智能赋能新型工业化战略攻关,开发基于国产底座面向炼钢、轧钢、能源管理、设备运营等多场景应用的钢铁行业大模型。入选国家人工智能赋能新型工业化典型案例12个、先进计算赋能新质生产力典型应用案例5个,数量均居全国前列。

六是未来产业布局培育加快推进。提请省政府印发《关于加快培育发展未来产业的指导意见》等文件,着力打造自主可控、系统完备、先进安全的“10+X”未来产业体系。发改、工信、科技等部门联合印发《江苏省加快培育发展未来产业三年行动方案(2024-2026年)》,提出实施科技创新攻关、应用场景开源、产业主体培育、产业人才引培、科技金融支撑、产业开放合作等六大行动。在南京市、无锡市、常州市、苏州市等7个设区市开展未来产业先行集聚发展试点。组建省战略性新兴产业母基金,其中未来产业天使基金规模达60亿元,持续助力全省未来产业发展。

下一步,我们将围绕“加大对先进制造业和未来产业支持力度”,持续以“1650”产业体系为总抓手,统筹推进传统产业升级、新兴产业壮大、未来产业培育,着力加快构建以先进制造业为骨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一是加快制造业“智改数转网联”。落实新一轮深化“智改数转网联”三年行动计划,加快构建智能工厂梯度建设体系。提升重点行业智能化水平,编制一批行业智改数转网联实施指南,推广一批典型应用场景。持续推进省级工业互联网平台梯度建设,鼓励各地依托“双跨”和区域级工业互联网平台,融合人工智能技术,建设“产业大脑”,助力本地优势产业集群与产业链高质量发展。二是推动人工智能创新应用。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赋能新型工业化行动方案,组织实施行业大模型和重点环节场景大模型攻关,推广一批工业专用小模型和成熟应用解决方案,选树一批行业应用标杆,遴选一批优秀“人工智能+”装备产品,开展人工智能赋能新型工业化供需对接“环省行”活动。三是加强产业创新突破和成果应用。强化企业主体地位,鼓励支持龙头骨干企业,联合高校、科研院所组建创新联合体,汇聚产业链上下游创新资源,开展重大技术协同攻关。提升创新载体能级,引导企业加快建设高水平企业技术中心、工程研究中心、全球研发中心等研发机构。聚焦“三首两新”,推动创新成果走出实验室、走上生产线、走进千万家,将技术攻关成果、“三首两新”技术产品优先向全产业链辐射推广,推动在产业集群内部、产业链上下游之间先行先试,首购首用。四是加力推进工业领域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加大超长期特别国债、技术改造和设备更新再贷款、制造业贷款贴息、化工领域老旧装置升级改造专项等政策支持力度,梳理摸排一批重点项目清单,组织开展设备更新供需对接、银企对接活动。五是积极开辟未来产业新赛道。前瞻布局重点领域,落实元宇宙、具身智能机器人、低空制造等产业发展行动计划,持续完善产业生态。加强人才引育,优先推荐未来产业重点企业申报国家重大人才工程和省级重点人才计划,在新一批省级人才项目中对前沿新材料、生物制造、具身智能机器人等领域进行重点支持。


             江苏省工业和信息化厅

2025年6月11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