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标 题: 对省十四届人大三次会议第1209号建议的答复 | |||
|
|||
|
对省十四届人大三次会议
第1209号建议的答复
苏工信建字〔2025〕81号
谢大春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加快推动传统产业中小企业向专精特新跃升的建议收悉,现答复如下:
近几年,我们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激发涌现更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的重要指示精神和对江苏工作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积极构建促进专精特新企业发展壮大机制,围绕“1650”产业体系建设,大力实施“千企升级”行动计划、专精特新企业培育行动,引导中小企业坚守实业、专注主业、深耕行业、强化创新,推动传统产业中小企业向专精特新跃升,成长为掌握独门绝技的“单打冠军”和“配套专家”,为增强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竞争力,推动经济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助力江苏成为发展新质生产力重要阵地提供有力支撑。目前全省累计公告创新型中小企业5.1万家、培育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1.4万家,累计争创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2215家。
一是推进“1650”产业体系建设。优化调整“1650”产业体系,新纳入低空制造、生物药及生物制造、先进计算、精密仪器仪表等产业链。印发实施《省工信厅“1650”产业体系强链补链延链行动方案》,提出16个集群重点发展方向以及各集群重点承载区域,明确6条具体措施,细化相关任务保障。开展“筑峰强链”重点企业库优化调整,动态优化6030家企业的“筑峰强链”企业库,实现对单项冠军企业、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国家技术创新示范企业等全覆盖。
二是促进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发展。深入实施《江苏省促进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发展管理办法》,将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培育纳入江苏制造业“1650”产业体系建设总体工作,增强中小企业核心竞争力、激发县域经济活力。截至目前,江苏已累计培育认定共19家国家级和75家省级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覆盖了新材料、高端装备、新能源、生物医药等多个优势特色产业,形成了较为完备的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体系。鼓励各地市同步制定并落实专项政策,对于获评国家和省级集群的主管部门,分别给予运营主体数额不等的奖励资金,激发各地培育集群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是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加快实施传统产业焕新工程,组织实施2024年度江苏省制造强省建设专项资金产业转型升级项目,遴选淘汰落后改造、绿色制造、服务型制造升级示范项目91个,安排补助资金1.26亿元,带动增量投入83.84亿元。会同相关金融机构推出“传统产业焕新贷”定制化金融产品,为传统制造业企业升级改造开辟融资“绿色通道”,累计支持55个传统产业焕新重点项目、投放贷款22.56亿元。
四是金融赋能破解融资瓶颈。充分发挥省综合金融服务平台作用,推动银行金融机构为专精特新企业量身定制金融服务方案,创设专精特新贷等产品,截至2025年3月末,平台与67家银行机构完成系统直连,实现申请至授信全线上服务,累计帮助8468家专精特新企业获得授信4916.8亿元。举办“2024金融赋能制造强省”行动专精特新专场,先后开展专精特新、新能源(储能)、集成电路、设备更新、航空航天等5个专场活动,累计为近600家企业对接融资需求超3500亿元。重点推动我省区域性股权市场“专精特新”专板建设,截至2025年3月末,专板汇聚企业1266家,其中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86家,专精特新中小企业579家。
五是推动数字化转型和协同创新。出台《江苏省深化制造业智能化改造数字化转型网络化联接三年行动计划(2025-2027年)》, 引导支持中小企业智改数转。支持优质中小企业创建智能制造车间,强化星级上云企业建设,加快推动企业“上云用数赋智”,累计培育星级上云企业近3.5万家,全省规上企业覆盖率达到48.3%,带动中小企业上云超40万家。支持龙头骨干企业整合产业链上下游创新资源,开展“1650”产业体系协同攻关,组织实施101个协同攻关项目,覆盖16个先进制造业集群,带动企业新增研发投入超40亿元。
今后工作中,我们将认真吸纳您的建议,坚持问题导向,强化精准施策,狠抓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促进专精特新企业高质量发展。一是聚焦优势产业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推动龙头企业与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深化配套合作。二是聚焦具身智能、低空经济、6G等未来产业细分领域新培育一批赛道起步早、行业潜力大、成长质效高的集群。三是着力推动传统产业设备更新和绿色化转型,推动生产方式从消耗型向集约型、循环型转变。四是健全专精特新企业定制化服务机制,加快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发挥财税惠企政策作用,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推动专精特新企业向价值链中高端攀升。五是分梯度提升企业数字化能力,推动创新型中小企业初始级转型,推动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规范级转型,推动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集成级转型。
世界杯直播-世界杯决赛直播
2025年6月2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