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标 题: 对省十四届人大一次会议第1218号建议的答复 | |||
|
|||
|
对省十四届人大一次会议第1218号建议的答复
苏工信建字﹝2023﹞74号
王洪洋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做大做强苏北地区专精特新企业的建议收悉,现答复如下:
近年来,江苏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有关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聚焦全省16个先进制造业集群和50条重点产业链,以培育自主品牌本土企业为目标,大力实施“千企升级”和专精特新企业培育行动计划,引导中小企业专注主业、深耕行业、强化创新,走专精特新发展之路,形成一批掌握独门绝技的“单打冠军”和“配套专家”,为增强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性和竞争力提供有力支撑。截至目前,全省累计入库培育企业5.2万家,评价公告创新型中小企业3.8万家,认定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5594家,创建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709家,苏北地区企业数量分别占17.9%,15.5%,14.2%,12%。为加大对苏北地区支持力度,我们不断探索创新,采取有力有效措施,统筹考虑地区平衡,因地制宜加强分类指导,助推苏北地区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发展。
一是完善梯度培育体系。省政府办公厅印发《江苏省专精特新企业培育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在全省形成促进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发展的良好政策环境和工作合力。出台《江苏省优质中小企业培育工作实施细则(暂行)》,加快构建创新型中小企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全覆盖的优质企业梯度培育体系。省市县联动建立优质企业培育库,优化入库标准,实施动态管理,每年推荐一批专业化水平高、创新能力强、成长性好的企业纳入培育库。目前,苏北地区入库培育企业累计超1万家。2022年,苏北地区新增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34家、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482家。
二是强化创新扶持力度。聚焦企业创新能力提升,省工业和信息产业转型升级专项资金逐年扩大专精特新企业培育项目资金规模和资助强度,2022年度支持项目117个,资金3.8亿元,其中苏北项目8个,资金2070万元。组织实施促进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认定省级大中小企业融通型特色载体15家,其中苏北4家。积极支持苏北地区高校深入实施江苏高校协同创新计划,苏北地区9所高校牵头建设的11个协同创新中心获批省级高校协同创新中心,计划实施以来共获得省财政专项资金支持5.2亿元。
三是强化精准精细服务。在全国率先出台专精特新企业服务专员制度,专精特新企业服务专员实现全覆盖。加强政企银合作,将培育库企业纳入全省优质企业“白名单”,定期向合作金融机构推送。充分发挥金服平台普惠金融主阵地作用,面向全省中小微企业提供“一站式”金融服务。至2023年3月末,累计帮助3576家专精特新企业获得融资1402亿元,其中苏北地区947家,融资421亿元。实施全省重点产业链优质中小企业上市培育计划,在江苏股交中心建设“专精特新板”,截至2023年3月末,苏北地区的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有10家在A股上市、3家在“新三板”挂牌,82家在“专精特新板”挂牌。
四是推动智能化改造数字化转型。实施《江苏省制造业智能化改造和数字化转型三年行动计划》,对2.2万家规上中小企业提供智能化改造和数字化转型免费诊断服务,其中苏北地区企业6393家。建设全省中小企业智能化改造数字化转型云服务平台,制定“上云用平台”产品目录,为中小企业提供全过程、一站式、平台化服务。省级财政每年安排12亿专项资金支持企业实施智能化改造数字化转型,2021年度切块安排苏北地区8500万元,对“智改数转”投入达到一定额度的企业项目进行贴息和奖补;2022年度切块安排苏北地区9590万元,重点支持数字化转型服务商为工业企业“智改数转”提供免费诊断,使苏北工业企业“智改数转”做到“应诊尽诊”,“智改数转”水平能够跟上全省的步伐。
五是加快创新人才引培。分类推进人才评价改革,加强苏北地区专精特新企业人才培育。建立高层次和急需紧缺人才评价绿色通道,2022年高级职称考核认定中有专精特新企业15人获评高级职称。支持下放高级职称评审权,向徐州下放机械专业高级职称评审权,向连云港下放石化工程专业高级职称评审权,有力支撑苏北地区专精特新企业发展。加强苏北地区青年科技人才培育,2022年度共遴选资助29名苏北地区卓越博士后,6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获批国家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
目前,我省已经基本构建起入库培育企业、创新型中小企业、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的梯度培育管理体系。但从地区分布看,各梯度培育企业中苏北地区的占比均不高,均低于苏北地区规上工业企业数量在全省的占比,主要原因是与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产业发展导向、制造业企业数量及发展质态相关。对此,我们在2022年度遴选认定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工作中,充分考虑地区发展差异,对有关方式方法和优选规则进行调整完善,把竞争性评审范围从原来的全省“一盘棋”优化为各设区市企业“自己比”,有效避免了“苏北第一”比不过“苏南第三”的问题。下一步,我们将在工作中充分吸纳您的建议,深入实施专精特新企业培育三年行动计划,加大对苏北地区的扶持力度,坚持需求和问题导向,切实加强分类指导,推动更多苏北地区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发展,在全社会营造支持引导专精特新企业发展的良好氛围。
世界杯直播-世界杯决赛直播
2023年6月1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