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 引  号:  696785044/2022-00110 主题分类:
发布机构: 世界杯直播-世界杯决赛直播 发文日期: 2022-06-10
标       题: 对省十三届人大五次会议第1158号建议的答复
发文字号: 苏工信建字﹝2022﹞24号 发布日期: 2022-06-10
主 题  词: 时       效:

对省十三届人大五次会议第1158号建议的答复

苏工信建字﹝2022﹞24号


曹立志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加强我省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培育和扶持的建议收悉,现答复如下:

一直以来,江苏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决策部署,明确“专精特新”发展方向,引导政策、资金、服务等要素向中小企业聚集,支持做精做强主业、强化协作配套、加快数字化转型,持续提升创新能力和专业化水平,推动一大批中小企业走上专精特新发展之路,为稳住就业和经济基本盘、增强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性和竞争力提供有力支撑。

一、培育总体情况

目前,全省已培育国家级和省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285家、1998家,制造业单项冠军138家,成为引领产业发展的“行业标杆”和稳定产业链供应链的“配套专家”。

从企业发展质效看:2021年,全省省级以上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占比达98%、研发强度超8.5%、企均拥有发明专利22件。285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拥有有效授权专利近2万个、平均每家67.6个;65家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A股上市,14家在北交所上市,上市企业数量全国第一。1998家省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中,制造业占比超九成,其中超过80%集中在省战略新兴产业和先进制造业集群;1483家企业深耕细分市场10年以上,占比74.2%;671家企业产品市场占有率位居全国前三、其中343家位列首位;544家在省股权交易中心挂牌,累计实现股权融资30多亿元。2021年认定的624家省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中,主营业务收入同比增长30%以上的达247家,占比39.5%;利润同比增长30%以上的达321家,占比51.4%;71家企业主营业务收同比增长超100%,163家企业利润同比增长超100%。

从地区分布情况看:截至2021年底,苏南地区共计拥有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63家,占全省比重达57%。其中,南京、无锡、常州、苏州、镇江分别为44家、32家、28家、49家和10家;苏中地区共有67家,占比为24%,南通、扬州均为23家,泰州为21家;苏北地区共有51家,占比为18%。徐州、连云港、淮安、盐城、宿迁分别有6家、9家、12家、15家和9家。再从省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地区分布看,苏南、苏中、苏北地区企业数量分别为1262家、421家和315家,占比分别为63%、21%和16%,其中仅苏州市就有398家,数量比苏北5市总和还多83家。总体来说,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地区分布情况与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以及中小企业发展质态相适应。

二、主要培育措施

全省上下按照省委、省政府部署要求,坚持培优与纾困并举,制定出台促进专精特新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的系列政策措施,着力完善梯度培育体系,加大财税支持力度,提升精准服务水平,营造良好发展环境,推动专精特新中小企业量质并举、能级跃升。

(一)强化顶层设计,不断完善政策体系。我省从2012年开始在全国率先启动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培育工作,重点推动面广量大的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发展,专精特新企业提升发展,先后研究制定《江苏省万家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培育工作指导意见》、《江苏省科技小巨人企业培育计划实施方案(2013~2015)》、《江苏省专精特新产品和科技小巨人企业培育实施意见(2017-2020年)》、《江苏省“千企升级”三年行动计划(2020-2022年)》和《江苏省2021年度中小企业量质提升工作方案》,组织实施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培育、提升中小企业管理水平、数字化赋能、提升绿色低碳发展水平、完善公共服务体系和“小升规”等“六大任务”,推动实现一批企业提升专精特新水平、一批企业提高经营管理质效、一批企业实现数字化转型、一批企业实现绿色低碳发展、一批平台强化服务功能、一批企业跻身规模以上行列 “六个一批”目标。目前,我省正在研究制定《关于促进“专精特新”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已经形成审议稿并提请省政府审议后印发。

(二)实施入库培育,优化梯度培育体系。依托省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围绕全省16个先进制造业集群和50条重点产业链,建立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线上培育库,设定“专精特新” 培育标准,省市县联动推荐高成长潜力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四新”模式企业、创业创新型中小企业等优质企业入库培育,实施分级管理和每年滚动调整。引导和调度政策、服务资源向入库企业聚焦,实现各类资源信息线上互通共享、“点对点”精准推送,线下组织活动、“面对面”双向对接,不断强化培育措施,支持入库企业做优做强。每年从培育库中遴选一批优质企业予以认定,形成创新型中小企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小巨人”企业-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的梯度培育体系。目前,全省入库企业超1.4万家,带动市县培育专精特新中小企业2万余家。

(三)加大扶持力度,提升精准服务水平。在财税支持上,从2013年起,省工业和信息产业转型升级专项资金中,专门设立“专精特新发展”项目,支持专精特新企业实施研发创新、技术改造、智转数改、融通发展及国际化规模化发展,引导市县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形成叠加效应。推动企业税费优惠政策便利服务举措落实落细,与江苏税务局建立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名单共享长效机制,建立“一户一档”服务举措,实现税务优惠政策直达快享、应享尽享。在融资服务上,引导合作银行为省级以上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开辟“绿色通道”,首次量化信贷审批期限,推动建立金融顾问制度,为省级以上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配备金融顾问“点对点”服务。引导各类金融机构针对专精特新中小企业需求,量身定制金融服务方案,打造专属服务产品。在管理提升上,以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为重点,组织实施“英才名匠”人才培训工程,注重新生代企业家培养,突出技能人才培训,每年培训10000名专业技能人才。面向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开展高质量发展巡诊活动,聚焦企业生产运营管理关键环节,建立科学化、标准化管理评估体系,实现企业“精准画像”。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方式,邀请88家管理咨询机构和265名专家,按照专业行业分类分组深入企业“把脉问诊”,目前已问诊企业190多家、问题解决率达96%。在服务机制上,制定印发《关于实行“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服务专员制度的通知》,为全省每家国家级、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配备1名服务专员。目前,省市县三级工信部已成立服务专员办125个,600多名服务专员“随时在线”,从诉求受理、政策速递、资源对接、权益保障、能力提升等方面提供精准帮扶。

三、下一步工作

(一)完善培育认定工作措施。近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印发《优质中小企业梯度培育管理暂行办法》,统一了国家专精特“小巨人”企业、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创新型中小企业的评价和认定标准,其中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及省级以下的创新型中小企业评价将采用达标符合制的评价模式。我们正集中力量加强研究与解读,结合我省工作实际,着手研究制定我省实施细则,进一步完善全省创新型中小企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培育认定工作措施。

(二)抓紧出台有关政策文件。学习借鉴浙江、北京、广东等兄弟省市和我省部分地市出台的文件,充分吸纳其中好的经验做法,广泛征求各地各有关部门的意见建议,不断完善我省《关于促进“专精特新”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若干政策措施》,着重加强制度创新,实施精准扶持,聚焦服务资源,从政策、服务双管齐下,明确助力提升创新能力、增强知识产权能力、促进链式集聚发展、大力促进智改数转、强化质量品牌建设、大力支持市场拓展、加大金融支持力度、强化关键要素保障、强化财政税收扶持、加大精准服务力度、不断夯实工作基础等方面的具体举措,推动“专精特新”中小企业高质量的发展。

感谢您对我省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培育工作的关注,您在建议中分析了我省工作中存在的地区发展不平衡、扶持政策创新不足、企业高端人才缺乏等问题,并从引导企业创新、加大政策扶持、加快数字化改造和加强创新人才培养等方面提出了很好很具体的建议和意见,针对性很强,对我们进一步完善政策措施,更加有力高效开展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参考和借鉴作用。下一步,我们将在工作中充分吸纳您的建议,在巩固前期政策落实成果的基础上,坚持需求和问题导向,强化部门协同,开展工作调研特别是对连云港等苏北地区的实地调研,切实加强分类指导和差异化支持,以更大的力度,更加精准的扶持,推动更多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发展,培育更多优质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为全省稳增长稳市场主体保就业保民生提供有力支撑。

              


                          世界杯直播-世界杯决赛直播

                         2022年6月10日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