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 引  号:  696785044/2020-00183 主题分类:
发布机构: 世界杯直播-世界杯决赛直播 发文日期: 2020-06-19
标       题: 对省政协十二届三次会议第0305号提案的答复
发文字号: 苏工信提字﹝2020﹞71号 发布日期: 2020-06-19
主 题  词: 时       效:

对省政协十二届三次会议第0305号提案的答复

苏工信提字﹝202071


致公党江苏省委:

贵委提出的《关于厚植“两化融合”,激发智能制造发展动力的建议》的提案收悉,现答复如下:

首先,感谢贵委对我省工业和信息化工作的关注,谢谢贵委为我们的工作提出了很好的建议!

正如贵委在建议中指出的,智能制造是两化融合的高级阶段和主攻方向,也是实体经济转换发展动能的重要途径。我省出台的推进两化融合发展智能制造系列政策,推动了传统制造业企业提升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水平。

近年来,我们贯彻落实《江苏省“十三五”智能制造发展规划》《省政府关于深化“互联网+先进制造业”发展工业互联网的实施意见》,大力推进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全省两化融合和智能制造水平进一步提高。截至目前,全省企业两化融合水平指数为61.4,连续六年保持全国第一,累计通过贯标企业1470家(全国第2),2019年新增通过贯标企业611家、国家级贯标示范企业26家(全国共150家);6家平台(全国共8家)被认定为国家工业互联网产业联盟“工业互联网平台功能性能评测”四星级、五星级平台;累计上云企业超过25万家,2018-2019年新增上云企业超过7万家,共培育星级上云企业2940家,工业互联网标杆工厂34家,省“互联网+先进制造业”特色基地11家。建成104个面向重点行业有影响力的两化融合和智能制造服务平台,其中工业电子商务平台30个、工业互联网平台42个、制造业“双创”平台12个、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平台20个。截至2019年底,全省已累计建成省级智能示范车间1055家,试点建设省级智能制造示范工厂30家,遴选省智能制造领军服务机构68家,入选工信部智能制造试点示范项目19个,工信部智能制造专项综合标准化和新模式应用项目39个,工信部智能制造系统解决方案供应商项目11个。

我省在推进两化融合发展智能制造工作方面组织推进了一系列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但同时还存在很多不足,正如贵委在建议里所提到的,我省在该领域尚存在“引导扶持欠缺精准性、企业认知参与度不够、支撑服务体系薄弱”等问题,今后,我们将充分借鉴考虑贵委提出的宝贵工作建议,扎实推进全省两化融合和智能制造高质量发展。

一、针对“细化‘标准’,着力推动‘两化融合’和智能制造产业链效应”的建议

十三五期间,我们大力发展两化融合和智能制造,加强两化融合贯标咨询服务机构能力建设,积极引导两化融合贯标企业打造新型能力和探索新模式新业态。一是全省通过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评定企业累计1470家(全国8954家),26家获国家两化融合贯标示范企业(数量全国第一)。二是推动规上工业企业开展两化融合自评估,定期发布两化融合发展数据地图和企业两化融合发展水平指数,助力全省两化融合发展保持全国领先水平。三是推动各级工信部门依托两化融合发展数据地图,作为两化深度融合工作摸底、方向指引和效果检验的重要途径,以及分类指导、制定政策、精准服务的重要依据。根据贵委“细化‘标准’,着力推动两化融合和智能制造产业链效应”工作建议,下一步我们将从以下几方面开展相关工作:

一是根据《关于深入推进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管理体系的指导意见》《国家智能制造标准体系建设指南》等相关文件,探索建立全省制造业企业两化融合和智能制造分级分类推进工作指南,系统化组织开展相关工作。二是鼓励省内院校、科研院所、行业协会联合龙头企业共同制定两化融合、智能制造领域数据协议转换、技术创新应用、专业人才、效益评估等标准规范,科学规范指导推进企业提升两化融合和智能制造能力。三是将两化融合和智能制造与工业互联网相结合,并对符合省级工业和信息产业转型升级专项资金支持范围的,给予分档分类奖励支持。

二、针对“因地制宜,探索‘两化融合’和智能制造多元化资金扶持路径”的建议

十三五期间,我们立足两化融合和智能制造发展需求侧建设,通过示范企业培育、标杆项目打造、培训学习交流、专项资金引导等,进一步指导和帮助企业推进两化融合,发展智能制造。一是推进“企业上云”三年行动计划,发布星级上云企业评定工作指南,创建了一批星级上云企业,培育打造了一批智能车间、智能工厂和工业互联网标杆工厂项目。二是围绕两化融合和智能制造领域,以理论授课和参观见学的方式,开展相关专题培训。三是发挥省级工业和信息产业转型升级专项资金引导作用,平均每年安排超过3亿元专项资金,支持两化融合和智能制造项目建设。根据贵委“因地制宜,探索‘两化融合’和智能制造多元化资金扶持路径”工作建议,下一步我们将从以下几方面开展相关工作:

一是加强标杆示范培育。持续推进企业上云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和星级上云企业建设;围绕江苏13个先进制造业集群和重点行业,继续打造一批智能车间、智能工厂和工业互联网标杆工厂项目,并通过短视频、宣讲会、区县行、行业大赛等多种形式加强两化融合和智能制造标杆示范经验宣传推广。二是加强专业人才培训。深化组织开展省科技企业家工业互联网专题培训和企业CIO培训,组织举办“英才名匠”智能制造专题培训,组织开展中小企业“走进示范智能车间”“参访领军标杆企业”培训交流活动,进一步搭建推进两化融合和发展智能制造新理念学习平台、产业新技术交流平台、商业新模式合作平台。三是加强资金引导。加强省内两化融合和智能制造项目建设,并支持申报省级工业和信息产业转型升级专项资金项目和国家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专项项目。加大政策支持推动企业上市融资力度,支持各类金融机构创新提供两化融合和智能制造相关金融产品和服务。会同省科技厅、省财政厅,积极利用“苏科贷”更好地服务全省科技型企业发展。

三、针对“协同创新,建立完善的‘两化融合’和智能制造服务体系”的建议

近年来,我们联合产学研部门,通过优化服务供给、实施重点工程、构建生态体系等,协同推进全省两化融合和智能制造高质量发展。一是培育了42家省级重点工业互联网平台。二是认定了工业互联网网络、数据采集、平台、解决方案、工控安全、配套服务商等309家工业互联网服务资源池单位。三是组建了省工业互联网发展联盟,目前入池单位超过320家。四是联合国内龙头企业推进重点示范工程,打造了一批标杆示范案例。根据贵委“协同创新,建立完善的‘两化融合’和智能制造服务体系”工作建议,下一步我们将从以下几方面开展相关工作:

一是加强供给侧建设。持续实施“一市一重点、一行业一重点”工业互联网平台体系培育计划,推进“平台+先进制造业集群+重点产业园区”模式应用落地和产业赋能。开展两化融合和智能制造咨询诊断,助力江苏两化融合发展示范企业能力提升和品牌打造。继续遴选培育一批专业化程度高、综合实力强、模式可复制可推广的江苏本土领军服务机构,鼓励大型信息化服务商积极提供个性化解决方案,推进中小企业智能化改造。二是加强产学研合作。建立省工业互联网服务资源池优胜劣汰机制,打造两化融合和智能制造服务生态圈。壮大省工业互联网发展联盟,深化促进供需侧精准对接。发挥资源集聚力量和优势,推进“企业+资源池+联盟”合作开展技术攻关、解决方案创新、资源协同对接等。三是持续实施重点工程。联合电信运营商、阿里云、华为云、腾讯云持续实施“企业上云”“企企通”“133”“365”“工业互联网加速器”等专项工程,形成一批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融合发展示范项目。四是推进创新发展载体建设。加快国家级工业互联网平台应用创新体验中心(南京、苏州)建设,支持省内重点企业、行业龙头企业开展工业互联网研究中心建设,支持有条件的设区市打造省级工业互联网公共服务中心,进一步提升江苏两化融合和智能制造创新引领能力和发展水平,赋能全省制造业经济高质量发展。


                               

                               世界杯直播-世界杯决赛直播
                                2020年6月19日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