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 引  号:  696785044/2020-00176 主题分类:
发布机构: 世界杯直播-世界杯决赛直播 发文日期: 2020-06-19
标       题: 对省十三届人大三次会议第4061号建议的答复
发文字号: 苏工信建字﹝2020﹞50号 发布日期: 2020-06-19
主 题  词: 时       效:

 

对省十三届人大三次会议第4061号建议的答复

 

苏工信建字﹝2020﹞50号


胡歙眉委员:

您提出的“以机制创新支持民营企业科技创新的建议”收悉,现答复如下: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高度重视科技创新,围绕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推进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论断新要求。在科技高速发展的今天,新一代信息技术不断在颠覆传统的生产方式和商业模式,创新成了企业生存发展的灵魂。民营经济过去在江苏又好又快发展中功不可没,是经济发展的“主力军”,是科技创新的“主动力”,是吸纳就业的“主渠道”。江苏在新一轮的创新发展中,民营科技企业在全国处于较强地位,但我省民营企业的科技创新活力与广东和浙江相比还存在一定差距。加快机制创新支持我省民营企业科技创新,实现江苏在新一轮发展过程中民营企业通过科技创新不断集聚技术、知识、信息、资本、人才等创新资源形成发展新动能,助推江苏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

一、我省工信系统民营经济科技创新工作开展情况

(一)强化顶层设计,大力发展向新兴产业。省政府2018年出台《关于加快培育先进制造业集群的指导意见》(苏发〔2018〕86号),明确2018-2025年的发展重点、主要任务和阶段性目标。近来又相继出台《江苏省新一代人工智能产业发展实施意见》《强化大数据引领推动融合发展专项行动计划》《关于进一步加快我省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意见》《江苏省推进车联网(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发展行动计划》《江苏省机器人产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江苏省增材制造产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关于促进和规范江苏省民用无人机制造业发展的意见》等相关意见,扶持新兴产业发展壮大。近年来,省工信厅重点支持了集成电路、物联网、新一代信息技术研发项目和软件产业新技术、新标准研发与产业化应用项目。目前南京的智能电网、无锡的物联网、常州的光伏、苏州的纳米新材料、南通的海工装备和高技术船舶等多个新产业新领域发展水平已处于全国领先。国家工信部支持无锡创建全国首个车联网先导区,无锡、南京、苏州在物联网和车联网领域发展水平已经走在全国前列取得先发优势。

(二)大力支持发展高端装备,提升民营经济创新能力。认真贯彻落实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要求,大力组织实施高端装备创新工程与智能制造工程,积极培育高端装备产业和工程机械产业集群,持续推动民营科技企业加快高端装备创新发展。引导装备企业对标国际先进水平进行高端装备赶超研制,持续组织开展省高端装备研制赶超工程。组织企业申报实施工信部高质量发展专项项目。继续推动首台(套)重大装备研发和推广应用。联合省发改委等12个部门出台了《关于促进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发展的实施意见》。组织开展2019年江苏省首台(套)重大装备和关键部件认定工作,认定188个省首台(套)重大装备及关键部件产品。组织企业申报2019年国家首台套保险项目。

(三)大力推进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发展。围绕13个先进产业集群确定的重点领域,开展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认定工作。截至目前,全省共培育认定省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973家,其中,2018和2019年共培育认定423家省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加强宣传报道,编撰《江苏“隐形冠军”的成长之路》,与省内主要媒体合作,专刊报道企业发展心路历程,制作“专精特新发展”专题片,讲好企业成长故事。2019年度省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的销售利润率达19%,比全省制造业高10多个百分点,专精特新已成为江苏制造业的特色和发展底气。

(四)加强民营企业为主体的创新载体建设。围绕省重点先进制造业集群培育28家、试点9家制造业创新中心,先进功能纤维创新中心、集成电路特色工艺和封装测试创新中心成为国家级制造业创新中心,创新中心的牵头单位、参与单位全部为民营企业。充分发挥企业技术中心在企业技术创新体系建设中的作用,不断提升江苏民营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累计建有省级企业技术中心2444家,国家企业技术中心117家,国家技术创新示范企业45家,均居全国前列,全部为民营企业。

二、下一步工作打算

诚如您在提案中所述,我省民营企业在科技创新方面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创新主体有待加强,南北创新能力差距较大,高端人才引进困难等,我厅是该建议提案的主办单位之一,根据我厅职能,下一步,围绕您提出的相关意见,我们将积极营造鼓励全社会创新创业的浓烈氛围,提高服务效能,培育更多具有高成长潜力的民营科技企业,搭建创新创业资源整合平台,出台有针对性的扶持政策,促进民营经济创新能力提升。一是实施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工程。以民营企业为主体,推动高性能膜材料、水污染防治、中高频器件等省制造业创新中心培育单位完善条件实现试点;争取将高端工程机械、新能源汽车智慧能源装备等领域纳入到国家创新中心重点领域;加强对试点省级制造业创新中心考核评估,推动实现自主运营;推进国家先进功能纤维制造业创新中心、先进封装与系统集成省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落实配套支持政策,做好创新能力项目的监督管理工作。二是加快推进关键核心技术(装备)攻关。推动高水平企业技术中心建设。按照“宽进入、严考核、提水平”的思路,遴选新增200家左右省级企业技术中心;引导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充分发挥研究机构、行业协会、龙头民营企业作用,开展产业链技术评估,摸清产业链关键环节,做好技术攻关布局;围绕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以及制造业数字化转型、传统产业高端化、环保节能和资源循环利用、质量提升等方向,支持开发一批数字技术融合创新应用产品、大型成套专用装备等产品;对接国家重大专项,跟踪推进我省有实力的民营企业承接工信部人工智能揭榜、重大装备补短板等专项情况。三是深入实施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培育。按照《江苏省“千企升级”三年行动计划(2020-2022年)》,继续加强培育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引领江苏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一是构建系统平台,建立企业动态培育库。围绕省13个先进制造业集群,聚焦各地优势企业,将一批拥有核心技术、成长性好、专业化水平高、创新能力强、产品服务特色化明显的企业纳入培育库,实时年度更新动态管理,确保入库企业超10000家。二是开展培育服务。突出企业需求、问题导向,为企业开展升级培育服务,包含市场化服务、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提升创新能力、加快技术改造、推动“两化”融合、培育商标品牌、提升管理水平和应用金融服务8个方面,壮大产业规模,发展新兴动能,带动江苏制造业向高端攀升。三是开展示范认定。突出市场地位和话语权,通过三年时间培育认定1000家省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争创100家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和制造业单项冠军,构筑江苏制造业“高峰”群体,提升江苏制造国际竞争力。四是加强大中小融通特色载体建设。会同相关部门,研究制定《江苏省促进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三年行动实施方案》,打造一批融通发展典型示范和新模式,争创一批国家中小企业创新创业特色载体,在支持过程中将优先考虑支持苏北的载体建设,通过特色载体建设项目支持苏北开发区的民营经济中小企业协同发展,提升民营经济中小企业科技创新能力。五是强化科技孵化功能。以高新技术开发区、创业园区为主要培育基地,依托长三角一体化战略,加大与平台企业的合作力度,打造创新创业园区,培育孵化平台,形成创业生态圈,为中小企业创新创业提供丰富的资源、发达的服务以及高端人才的输送,促进一批企业快速成长为独角兽企业和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六是加强政策扶持力度。整合部门资金,支持民营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引导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发展。积极探索政府采购支持民营企业自主创新产品的政策,支持各市出台新技术新产品推广鼓励政策。加强产业人才培训政策支持力度,围绕省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发展需求,组织实施“英才名匠”产业人才培训项目、科技企业家工业互联网专题培训等,每年培训产业人才超10000名。联合其他有关部门,针对企业在用地(用房)、融资、财税、人才招引等采取精准配套支持政策,努力营造民营经济中小企业成长的良好生态。通过政策创新和各类资源整合,加大力度助推民营企业科技创新上新台阶。

                       

                            世界杯直播-世界杯决赛直播

                            2020年6月19日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