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标 题: 对省政协十二届二次会议第0854号提案的答复 | |||
|
|||
|
对省政协十二届二次会议第0854号提案的答复
民盟江苏省委:
贵委提出的“关于推动我省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建议”的提案收悉,现答复如下:
一、提升自主创新能力。一是建设制造业创新中心。立足产业链关键环节,鼓励以企业为主体,联合产业链上下游骨干企业、重要客户以及高校、科研院所和金融资本等创新资源,逐个集群组建制造业创新中心,协同攻克行业共性关键技术和首次商业化前的重大技术,打通科技成果产业化的通道。二是实施关键技术攻关工程。分年度筛选一批关键共性技术和关键核心技术,通过招标等方式,组织企业开展集中攻关。三是搭建创新创业平台。深入实施“创业江苏”行动,以专业化众创空间、众创设区等新型科技创业载体为抓手,汇聚创新创业人才、公共服务平台、投融资和中介服务机构等创新资源,形成较为完善的创业孵化服务体系。截至2018年底,备案的省级众创社区达50家、省级众创空间累计达746家、科技企业孵化器达720家。建议完善以“首投”“首贷”“首保”为重点的科技投融资体系,为科技型小微企业营造良好的投融资环境,全省创投机构管理资金规模达2300亿,累计发放“苏科贷”贷款475亿元,带动保险机构为科技型企业踢动超400亿元的科技创新风险保障。
二、优化提升传统产业。一是坚决完成去产能任务。在详细摸排的基础上,下达各市年度任务,并加大跟踪督查力度。2016年以来,关停煤矿8处、退出产能836万吨,提前3年完成国家下达的“十三五”煤炭去产能任务;化解水泥产能1232万吨、平板玻璃产能1290万重量箱、船舶产能330万载重吨,3年累计分别完成省定“十三五”任务的205.3%、161.2%、100%。运用综合标准依法依规退出落后产能,去年在印染、纺织、铸造等行业退出56个项目,今年还将再实施50项左右低端低效产能退出项目。二是推动重点行业布局优化结构升级。出台《关于加快全省化工钢铁煤电行业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江苏省产业结构调整限制、淘汰和禁止目录》《全省钢铁行业转型升级优化布局推进工作方案》《江苏省化工产业安全环保整治提升方案》等意见办法,推动钢铁、化工、煤电等行业布局调整、产能整合、装备升级、本质安全。如,将盐城滨海新区和南通通州湾作为布局沿海钢铁基地的首选方案,重点引导沿江钢铁产能向沿海战略转移,目前南通(通州湾)精品钢项目和盐城宝武绿色精品钢项目均已签约。三是推动传统行业技术改造。相继制定出台了《江苏省工业企业技术改造综合奖补资金实施细则》《进一步加快智能制造发展的实施意见》《智能制造重大项目实施管理办法》等文件,以智能化、绿色化为主攻方向,以纺织服装、金属制品等传统行业为重点,引导传统领域企业开展设备更新和系统升级。去年全省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规上工业万元增加值能耗分别下降6.18%、7.3%,降幅居全国前列。
三、大力发展新兴产业。一是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分行业制定物联网、高端装备、节能环保等十大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年度实施方案,明确年度推进措施和目标,联合省发改委、科技厅协同推进十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去年全省高新技术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同比分别增长11.0%,8.8%,占规上工业总产值比重分别达43.8%、32%。今年一季度,十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增长8.8%,增幅高于全部规上工业3.3个百分点。二是积极布局前沿产业。相继出台《江苏省新一代人工智能产业发展实施意见》《强化大数据引领推动融合发展专项行动计划》《关于进一步加快我省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意见》《江苏省推进车联网(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发展行动计划》《江苏省机器人产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江苏省增材制造产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和《关于促进和规范江苏省民用无人机制造业发展的意见》等相关意见,促进大数据、人工智能、增材制造、机器人、集成电路、智能网联汽车等前沿产业发展,抢占未来产业发展制高点。三是推动制造业与服务业融合发展。大力发展工业设计、智慧物流等生产性服务业,累计认定省工业设计中心192家,其中国家级7家;认定省级重点物流基地101家、企业343家。实施一批服务型制造项目,鼓励企业加快向价值链两端延伸,累计认定省级服务型制造示范(含培育)企业295家,获批国家级服务型制造示范企业3家、示范项目5个,涌现出以海澜之家为代表的“品牌+平台”新型商业模式、以双良节能为代表的全生命周期管理服务、以我乐家居为代表的大规模个性化定制等一批服务型制造典型,苏州市成功入选国家服务型制造示范城市。
推动制造业转型升级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系统性工程,我们将积极吸收贵委提出的建议,根据省委省政府统一部署,加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加快应用新技术新模式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加快新兴产业发展步伐,推动江苏制造向江苏创造转变、江苏速度向江苏质量转变、江苏产品向江苏品牌转变。
2019年6月1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