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 引  号:  696785044/2019-00370 主题分类:
发布机构: 江苏省经济和信息化委 发文日期: 2019-06-10
标       题: 对省政协十二届二次会议第0186号提案的答复
发文字号: 苏工信提字〔2019〕93号 发布日期: 2019-06-10
主 题  词: 时       效:

对省政协十二届二次会议第0186号提案的答复

苏工信提字〔2019〕93号



韩小冬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支持中等规模以上民营制造企业发展的建议”提案收悉,现答复如下:

规模以上民营工业企业是推动我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力量。截至2018年底,全省规模以上民营工业企业达到35158家,占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的77.0%;规模以上民营工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67219.6亿元,同比增长7.6%,高于规模以上工业0.3个百分点;实现利润总额4314.3亿元,同比增长10.1%,高于规模以上工业0.7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在扩大新业、增加收入、改善民生、保持社会稳定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近年来我省在支持规模以上民营制造业企业发展方面主要做好以下工作:

(一)落实惠企政策。认真落实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实施进一步支持和服务民营经济发展若干措施的通知》,帮助民营制造企业做大做强。落实小微企业的普惠性减税措施,对小型微利企业的标准作了进一步放宽,如将惠企政策扩大到从业人数不超过300人、资产总额不超过5000万元的企业。经测算,调整后的小型微利企业将覆盖我省95%以上的纳税人,其中98%为民营企业,其实际税负也远低于高新技术企业15%的税率。近三年来,省政府先后出台提出了90余条支持企业发展的措施,为企业降低成本超4000亿元。去年四季度组织开展清理政府部门和国有企业拖欠民营企业、中小企业账款工作,到3月底,累计清理拖欠账款占拖欠总额的60%,提前完成国家要求到年底达到50%的清欠目标。

(二)推进转型升级。落实省政府《关于加快培育先进制造业集群的指导意见》,把培育先进制造业集群作为推动江苏产业转型升级的总抓手。实施技改综合奖补政策,大力支持民营企业技术改造。实施“百企引航”、“千企升级”、 “质量品牌提升”等行动计划,培育行业龙头骨干企业,提升自主品牌影响力。实施智能制造工程,推动民营企业向智能制造转型。出台《深化“互联网+先进制造业”发展工业互联网的实施意见》《加快推进企业上云三年行动计划》等文件,引导民营企业应用工业互联网的新模式、新业态。截至2018年末,全省累计上云企业22万家。

(三)提升创新能力。重点围绕13个先进制造业集群,开展产业链技术短板评估,梳理产行业关键环节“卡脖子”技术(产品)短板,建立近500项的短板技术库,引导支持民营企业参与核心技术攻关。支持民营企业建设制造业创新中心,通过创新中心建设集中力量解决行业共性技术问题。全省累计建有省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2392家,其中民营企业占75%以上。实施工业强基工程,支持民营企业承担国家强基工程项目46项。深入实施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培育计划,截至2018年底,全省累计认定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723家。

(四)推动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近年来,我省积极推动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省公共信用信息系统累计推送24类约9112.6万条信用信息。推出省综合金融服务平台《企业公共信用信息报告(基础版)》,方便金融机构通过平台“一键式”获取企业公共信用信息,降低了企业融资附加成本。截至2018年底,省综合金融服务平台撮合成功银企业对接4249笔,金额164.6亿元,涉及企业3673户,其中首次获得融资企业1034户。2018年江苏银行、南京银行等13家金融机构采用接口方式调用公共信用信息204.4万次,用于贷前审查、贷后跟踪、优企挖掘。组织各地推荐一批重点支持中小企业,建立超万家的“白名单”制造业企业库,促进金融机构加大对重点制造业企业的信贷支持力度。与省工行、省农行、中信银行南京分行、省再担保、浙江网商银行签订金融服务合作协议,未来5年将为中小企业提供总计逾万亿元的信贷支持。

正如您在提案中提出的,在目前环境下中等规模以上民营企业面临着转型升级的压力、成本上升的压力、要素紧张的压力、贸易摩擦的压力等诸多问题和挑战,针对相关问题您提出的关于支持中等规模以上民营制造企业发展的5条建议,很有针对性,我们将在今后的工作中会有关部门进一步研究和吸收采纳。根据您的建议,围绕职能,我们将进一步做好以下工作:一是进一步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建立多渠道的政策宣传体系,推动建立跨部门的政策信息互联网发布平台。二是大力推进降本减负。加大税收优惠政策宣传力度,确保税收优惠政策为民营企业普遍所知、普遍所用。研究制订新一轮降本减负政策措施,全年降低实体经济企业成本1600亿元。加大涉企收费规范力度,加快涉企行政事业性收费实现零收费。三是加快技术改造和设备更新。修订技改综合奖补政策,以设备更新和系统升级为重点,引导民营企业开展高水平、大规模技术改造。四是推进信用体系建设。加快推进守信激励创新试点工作,逐步深化完善制度,总结评估试点成效,争取早日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推动改革成果惠及更多的民营企业。

 

 

 

                                               2019年6月10日

 

 

 

 

 

Baidu
map